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4:32 点击次数:54
前几天,小编发了一幅解缙的行书墨迹书之为艺,可以看到解缙的行书非常漂亮。有书友评论说解缙的草书更加妙绝,小编是认同的,因为小编在北故看到两幅解缙的行草书墨迹,就感到非常惊艳,大字小字落差极大,却通篇气韵流畅,令人叹为观止。
那么,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其中的一幅自书诗卷,线条行云流水,字形错落有致,笔锋游走间,尽显洒脱不羁,却又在不经意处展露出传统法度。
解缙《自书诗卷》创作于1410年,当时,他被贬至广西、交阯,远离京城。从遥远的边陲入京奏事,一路的奔波劳顿,承受着被贬后身心的煎熬与疲惫。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,解缙将自己的所思所感、所遇所闻,都融入了这七首自作诗中。这些诗,是他对人生的深刻反思,对命运的无奈叹息,也是对未来的一丝期许。“欲共谈诗一解颐,停云空惹思依依”,透过诗句,仿佛能看到他在孤灯下,对着明月,思念着远方的亲友,渴望能有一人与他共话心事;“扬子有才犹执戟,渊明无事合归田”,则借古人的遭遇,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,以及对官场黑暗的不满。解缙的才情毋庸置疑,通过这些诗句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解缙的才华与心路历程。
展开剩余84%作品以行草书写就,解缙的行草书极为养眼,不管从笔法,还是从结构,甚至从大小的错落,都非常耐人寻味,有的字大如斗,有的字小如蚪,却能极为和谐地共同组成这幅气韵通达的行草书墨迹,妙哉。
笔法上,起笔藏露兼用,锋芒外露,又内蕴筋骨。行笔过程中,中侧锋交替运用,中锋取劲,使得线条坚实有力;侧锋取妍,为笔画增添了灵动的韵味。通篇笔速迅疾,一气呵成,畅快淋漓。绞转之法运用得圆滑纯熟,毫无生硬之感。有一些细线条,笔画细若游丝,却又蕴含着强大的张力。竖画多作纵向拉长,并以悬针出锋收尾,如“年”“市”“郭”“锦”等字,下笔果断,毫不迟疑,使字的形态舒展大气,洒脱不羁。
结字端的是灵活多变,竖画多作飞白书,虽显得纵长,却又不失法度,大字不突兀,小字不小气,节奏感很强。章法上,字间牵丝引带,连绵致密,几乎字字相连,使整幅作品气韵贯通。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,静下心来,细细品味《自书诗卷》的韵味,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。或许,在这一撇一捺之间,我们能找到那份被岁月遗忘的宁静与美好,领悟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。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书法的世界,去探索、去发现,让这份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好了,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小编很努力,只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。也请
发布于:山东省Powered by 乐鱼体育官网在线入口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